乡镇卫生院中心供氧系统设备配置方案
2089中小型民营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心供氧系统设计方案主要根据乡镇卫生院床位规模一般根据其服务人口数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半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等考量因素,按照乡镇卫生院的类型、基本任务和功能合理确定,每千服务人口(本乡镇常住人口加暂住人口计算)宜...
查看全文全站搜索
一、乡镇卫生院供氧系统设计要求
中小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中心供氧系统设计方案,主要是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床位规模,以及服务人口数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服务半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的。根据乡镇卫生院的类型、基本任务和功能,每千服务人口(包括本地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宜设置0.6到1.2张床位。不同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床位规模一般为20、30、50或100张床左右。乡镇卫生院中心供氧系统的设计数量,可以根据病房(每张床设置1个氧气、1个呼叫器、1-2个插座、1套床头灯和开关;根据需要设置负压吸引)、手术室(每间设置2个氧气)和抢救室(每间设置2-4个氧气)的床位数量来计算所需的氧气系统端口数量。
二、卫生院中心供氧系统建设流程
确定了端口数量之后,还需要确定一个非常重要的事项,那就是根据各个地区的乡镇人口密集程度和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标准的不同,所使用的医用气体品类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乡镇卫生院的普通病房除了配置中心供氧系统和呼叫对讲系统外,还会使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但具体使用与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乡镇卫生院的供氧系统一般使用氧气站房,采用氧气汇流排和中小型医用制氧机的解决方案供应氧气,然后通过氧气管道输送到各个用氧点。在充灌氧气方便的地区,可以采用多个40升的氧气瓶通过氧气汇流排连接减压设备和稳压设备来供氧。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前期投入较低,氧气浓度有保障(一般都能达到99%)。
三、乡镇卫生院供氧站设备建议
建议在充灌氧气不方便的偏远地区使用(每小时产生3-5立方米,氧气浓度大约93%)中小型医用氧气制氧机,这个方案的好处是不需要频繁更换氧气罐,而且使用氧气的成本较低。制氧机生成的氧气压力可以控制在0.2MPa-1MPa范围内,相比普通氧气罐15MPa左右的压力,制氧机的氧气压力更加安全。
乡镇卫生院中心供氧系统预算价格参考
端口(床位)数量 | 含站房设备(汇流排)、管道设备、病房设备带、呼叫对讲系统、配电照明 | |||
简约型供氧系统 | 标准型供氧系统 | 豪华型供氧系统 | +负压吸引系统 | |
20床位 | 28000 | 35000 | 50000 | 55000 |
30床位 | 37000 | 44000 | 49000 | 66000 |
40床位 | 46000 | 53000 | 58000 | 77000 |
50床位 | 55000 | 62000 | 67000 | 88000 |
60床位 | 58000 | 65000 | 70000 | 99000 |
70床位 | 63000 | 70000 | 75000 | 110000 |
80床位 | 68000 | 75000 | 80000 | 119000 |
90床位 | 71000 | 78000 | 83000 | 128000 |
100床位 | 73000 | 90000 | 95000 | 139000 |
3.5立方制氧机 | 12-20万 | |||
5立方制氧机 | 15-26万 |
中小型民营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心供氧系统设计方案主要根据乡镇卫生院床位规模一般根据其服务人口数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半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等考量因素,按照乡镇卫生院的类型、基本任务和功能合理确定,每千服务人口(本乡镇常住人口加暂住人口计算)宜...
查看全文医用中心供氧系统,实现了氧气供应的集中管理。医院只需通过监控设备就可以实时掌握氧气的储存量、压力、流量等参数,便于及时调整和维护。与分散使用氧气瓶相比,大大减少了管理成本和安全风险。氧气瓶的频繁搬运和更换可能会带入灰尘、细菌等污染物。而中心供氧系...
查看全文医院中心供氧系统能够正常的工作,离不开日常的维护。日常的维护能够使得氧气稳定的输送,也防止了氧气压力过高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另外定期的维护保养,可以预防管道因漏气等产生的安全问题。
查看全文医疗气体系统作为患者治疗的手段之一,主要包括中心供氧系统(生命支持系统)、真空负压吸引、压缩空气等,是一项实用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着重论述了医用气体终端的制式和分片形式,并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标准制式统一的必要性,以供广大读者参考。近年来...
查看全文医用铜管脱脂清洗步骤?国际上推荐的脱脂清洗方法如下:1、碱洗:在85℃左右的热水中加入(约30g/L)用工业碱清洁剂制成的溶液进行清洗。清洁剂可以是磷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硅酸钠等,加上润湿剂、缓蚀剂等。清洗后,先用冷水清洗,然后用清洗流动的热水彻底清洗...
查看全文